学校概况:四川省古称蜀国,学校与蜀国先祖望帝、丛帝的祭祠"望丛祠"相毗邻,创建于1932年,占地150多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1999年与成都市学校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联合举办了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分校。
办学宗旨:以邓小平"三个面向"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教育科研为动力,以外语教育为特色,实现教育效益的全面提高。
领导机构:分校管理委员会:
主任:杨伟(市教委主任)
副主任:雷解民(市教委副主任)
蒋平(市教委普教二处处长)
洪涛(郫县教委主任)
陈兴彦(郫县教委办公室主任)
成员:两校校级领导
办学规模:现有教学班38个,其中高中16个班,初中22个班,在校生2100人。
目标和措施:英语科成绩初中毕业达到高中毕业水平,高中毕业达到大学专业英语专科毕业水平;其它学科成绩达到重点中学水平。学生学籍、教学计划、教学工作、学生成绩等考核均纳入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的统一管理。分校外语分小班上课,采用国外引进教材,以现代化的声、光、电为教学手段,常规性地聘请外籍教师到校执教,强化口语训练。通过各种兴趣小组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办学成绩:省教委命名的"省校风示范校",成都市政府命名的"市文明单位",市教委命名的"成都市校风示范校"、"市重点中学"。
为清华、南开、人大等高校输送了上千名新生。学校工作连续多年受到成都市教委表彰。
分校从1999年举办以来两届招生700人,在上学年成都市重点中学统一考试中,主科成绩与成都市重点学校平分秋色;在参加市学科竞赛中,多人次获一、二、三等奖。
精良师资:全国教师、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省市劳模等高、中级教学人才占教师总数的80%。分校教师由管委会和本部考核选派。承担着省重点科研项目《县区外语学校的办学模式探索》的科研课题。
硬件:占地150亩,绿树成阴的大道贯通东西南北,鸟语花香的景致美化春夏秋冬。教学楼、综合楼装备了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
图书馆藏书丰富,可充分满足师生阅读之需。
标准田径运动场、器械场、篮球场占地45亩。单元式学生公寓起居舒适,每层楼配备了专职生活教师,提供二十四小时的医疗服务。全省示范性学生餐厅,配备了现代化的厨房设备,可容纳1500人同时就餐。
郫县二中的前身是设立于1932年的郫县县立女子初级中学校,校址在县城东街江西巷内原郫县国民女子小学堂校址上。(1913年,郫县县令倪焕奎在江西巷的"江西会馆"内创办郫县国民女子小学堂,学制一年,招生10余人,不到一年停办。)1936年与男中合并,成为县立初中女生部。1944年又分开单独设校,直到1949年郫县解放。这一时期办学规模小,只有四五个班,学生约200人,教职工15--18人。解放初期郫县的小学女教师多数是女中的毕业生。
1950年,郫县军事监制委员会派张紫微主持女中工作,(张系印尼华人,爱国人士,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博士,郁达夫之挚友,著有《郁达夫外传》。)1951年,郫县县委书记白锋兼任女中校长,副校长郭淑蓉主持日常工作,女中教育教学走上正轨。
1953年由省财政厅拨款在县城南郊修建新校,1958年全部建成,学校迁入新址,开始兼收男生。这年秋季开始设立高中,发展为完全中学,更名为四川省郫县第二中学校。
1962年,二中高中部并入郫县一中,只办初中,称鹃城初级中学。1969年学校停办,教职工下放到公社;1973年恢复为县完中,与一中合并,称郫县红光中学校。1977年分开。1978年恢复四川省郫县第二中学校名称。1977--1984年,代温江地区办中级师范共14个班,为温江地区培养中小学教师599名。
从解放初到1978年二中恢复招生,学校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经历了很多磨难:几度分分合合甚至停办,校舍严重破坏,图书、仪器损失殆尽;一千多套桌凳被分散到其它地方,文书、档案被造反派抄得片纸不留。这一时期,二中也曾经拥有过光荣的桂冠:1959年初中升学考试,在全温江地区90多所中学中名列;1960年以学校名义出席省文教"群英会"。
从1978年恢复办学以来,在历届校长陈绍楷、彭多龄、李蜀辉、陈克信、肖德松等的领导下,1978--1987年(高中改为三年制后的届学生毕业年份)之间,学校为高校输送新生112名,为中专输送新生57名;从1987--2001年之间,培养出合格的初高中毕业生共6400多人,为高校输送新生共1240人,20世纪90年代的10年中,高考一次性上线人数有5年居全县,总上线人数6年居全县。涌现出清华学子曾扬兵、南开学子张准、中国人民大学学子郑军、中国科技大学学子潘运科、后来成为剑桥学子的王世荣等学生;还有后来成为全军书法名的张开、全国射击名将王虎等体艺拔尖人才。涌现出以数学特级教师、省劳动模范陈克信、全国教师都水琴、市劳动模范廖文茂、市学科带头人王国富、张凤光、市教师王先成、市教育工作者周崇光为代表的一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学校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县或教育部门的先进党支部,1994年学校被县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县的"绿化先进单位"。1993年,学校文科高考名列成都市第三名,被成都市列为"重点升学学校"之一;1995年被评为成都市"绿化单位",1996年顺利通过了成都市教委的"合格完中"验收;同年10月,经市教委批准,挂上了"郫县外国语实验学校"的校牌。开始探索特色教育的办学之路。
1998年,以肖德松校长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确立了"以邓小平&a;三个面向&a;为指导,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核心,以教育科研为动力,以外语教育为特色,实现教育效益的全面提高"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全面育人办出特色、全面发展培养特长"为办学理念,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实行办学模式创新。
1999年,经县委政府牵线搭桥,在市县教委的主持下,与成都市学校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联合举办了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分校,被列入当年成都市的十所改制学校,分校的管理机制、教学计划、教学工作的评价和教师的考核等都纳入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的统一管理。分校从初中一年级开始招收新生,以英语特色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派遣了当时的教导主任郭萍到分校兼任副校长参与分校管理,又派遣了5位英语骨干教师到分校教学。郭校长为分校英语教学制定方案,亲自指导每周的集体备课研讨会,深入到每位英语教师的课堂中指导教学,她从来没有因为身患疾病和女儿正在上初三而耽误过一天工作,在她的带领下,英语组形成了爱岗敬业的浓厚风气。
李馗老师是本部派来的一位教师,王明照、陈敏夫妇是学校的青年教师,他们为了工作,一再推迟要小孩的计划,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教育教学工作中。李平、熊朝文、李冬玉老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是各种英语教学活动的中坚力量,对同事提出的问题他们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解答,他们擅长与家长和学生沟通感情,所教的学生有很多从落后的位置赶到了全年级的前列。
正因为有二中教师的共同努力,有分校教师的无私奉献,分校办学仅两年,在成都市已有一定的声誉,并在短时间内为郫县教育创收100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1978年到2001年,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占地从80余亩扩大到150余亩;教学班由12个班扩大到40个班,在校生人数从600多人增加到2500余人;教职工人数从70余人增加到254人。
郫县二中于1998年创建成了市校风示范校,1999年创建成了市文明单位和省校风示范校;2001年建成了市重点中学、四川省无烟学校。二中人的下一步奋斗目标是2002年创建成全省所省重点特色学校,2010年前创建成全国有影响的重点特色学校,终实现成为全国学校的远大理想。二中人正在全面推进学校向规模化、特色化、高质量的现代化学校迈进,努力成为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四有"公民的培育者,精神产品的生产者,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建功立业。
郫县二中不仅弘扬了师德精神,还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了栋梁!